雷火·竞技
你的位置: 首页 > 雷火·竞技 > 女子班

雷火·竞技_“绿口袋”扎紧了风口,逼退了黄沙

发布时间:2024-11-17 16:34:01  点击量:947
更多

本文摘要:“绿口袋”扎紧了风口,逼退了黄沙——一个南疆沙漠村庄的扶贫观察“这片枣林,过去都是沙包。

“绿口袋”扎紧了风口,逼退了黄沙——一个南疆沙漠村庄的扶贫观察“这片枣林,过去都是沙包。”扔掉手中的一把杂草,56岁的麦沙力斯干达直起身子,摩挲着干巴粗糙的双手,眯着眼睛回忆道。三天前,麦沙力斯干达结束了自家40亩枣林里的活计,赶来阿日希村的红枣基地除草。

“要不是这片枣林,这里风沙更大,别说打工挣钱了,自家的红枣地都难保。”麦沙力斯干达感慨地说。

十多年来,他眼看着阿日希村植被不断向沙漠腹地延伸,渐渐形成了一个“绿口袋”,扎紧了风口,逼退了黄沙。这是9月1日无人机拍摄的和田地区策勒县阿日希村红枣基地记者丁磊摄阿日希村位于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策勒,维吾尔语意为“红枣”。

历史上,策勒曾因风沙侵袭被迫三次搬迁。“和田人民苦,一天半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这句民谣道尽了当地环境的恶劣。位于南疆四地州的和田地区,沙漠戈壁占总面积的63%,绿洲占比仅为3.7%,人均耕地仅有0.87亩,是全国“三区三州”重点贫困地区,也是新疆的“贫中之贫”和难啃的硬骨头。

20世纪80年代初,策勒县2号风口和3号风口形成的沙包,距离绿洲仅1.5公里。阿日希村就紧挨着“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处于“3号风口”最前沿。过去,阿日希村人均耕地少、产出低,严酷的生态环境制约了当地农牧业发展,缺技术、缺土地,也成为阿日希村主要致贫原因。这是9月1日无人机拍摄的和田地区策勒县阿日希村的防风林记者丁磊摄多年来,策勒县投入大量人力、财力防风治沙,变沙丘为绿洲,将绿洲向沙漠推进15至20公里。

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锲而不舍的治沙人硬是将昔日不毛之地“染”成绿色。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当地还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选择了能固沙致富的红枣产业。“劣势是沙漠,优势也是沙漠。

”阿日希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庞在顺说,沙漠村庄适合发展红枣产业,但风沙大,一年大大小小几十次沙尘暴,尤其春天花期一场沙尘暴或者干热风就能让一切努力付诸东流。“干热风是什么概念?它就像吹风机的风,又热又急,扫过来花就干了。

”他补了一句。在和田地区策勒县阿日希村,李鹏查看红枣生长情况(9月1日摄)记者丁磊摄2007年,从正厅级岗位退休的新疆干部李鹏来到阿日希村开发枣园,带着村民投工投劳,建设100亩防风林,栽杨树5万株,种枣树2000亩,治沙2400亩。

十多年间,往日连绵起伏的沙包逐渐被削平,一条条防风林带整齐地向沙漠方向延伸。已然结满硕果的红枣树,一行行铺满防风林带围成的方格,将黄沙与村庄远远分隔开来。如今,阿日希村6067亩土地中,红枣面积达到5707亩,有超过2700亩是经过治沙“收复”的生产用地。

在和田地区策勒县阿日希村,李鹏给枣树修枝(9月1日摄)记者丁磊摄随着2000亩枣园基地的逐步建成,用工量也随之扩大。李鹏吸纳了当地100名枣农成立合作社,社员借助企业提供的销售渠道、种植管理技术以及成本价清洗分选加工红枣增收致富。

“女工一天60元,男工一天100元,在这里打工的同时还能学技术。”麦沙力斯干达说,从修剪枝条、清理枣园,到采摘和加工红枣,一年四季都有活儿可干。十多年来,合作社辐射周边乡村,解决就业13万人次,劳务费用超过1400万元。

通过种枣治沙、就地就业,2018年底全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超过7800元,村集体收入达到41万元。“再过一个多月红枣收获时,新建的加工厂又要忙碌起来,到时就需要300多名工人。

”李鹏对未来还有更多计划,除了延长红枣加工产业链,还要对接网络销售平台。这是9月1日无人机拍摄的和田地区策勒县阿日希村绿化带与沙漠交界处记者丁磊摄“不仅要帮着大家脱贫,还要带着他们继续种树、管好枣树。”他说,尽管解决了贫困问题,但生态环境脆弱依然是绿色发展的巨大阻碍。说到种枣治沙的决心,李鹏念起了自创的打油诗:“咬定枣业不放松,立根原在风沙中,艰辛曲折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记者关俏俏于子茹高晗)。


本文关键词:雷火·竞技,雷火电竞,亚洲电竞先驱,雷火亚洲电竞平台官网

本文来源:雷火·竞技-www.yuinou-komaya.com

地址:浙江省衢州市涟水县支洛大楼320号  电话:0898-66889888 手机:14782039342
Copyright © 2001-2024 www.yuinou-komaya.com. 雷火·竞技科技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ICP备88606080号-6